项目名称:蕲春县刘河镇石马山村千头奶牛牧场示范基地 申请单位:蕲春县科学技术协会 申报类别:畜禽综合养殖技术 实施地点:刘河镇石马山村 申报时间:2008年5月4日 项目实施村基本状况: 蕲春县刘河镇千头奶牛牧场承担单位为蕲春县刘河镇石马山村,该村现有1257人,8个村民小组。该牧场自2006年10月开始筹建,是刘河镇石马山村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与伊利集团联合筹建,投入资金2000万元。主要经营奶牛养殖等畜牧产业、饲料加工。企业符合国家行业、产业政策。企业注册地址位于蕲春县刘河镇石马山村,该镇地处蕲春中部,石马山村正处于刘河镇南端,距县城仅12公里、京九铁路蕲春站13公里、沪蓉高速公路25公里、长江黄金水道32公里,距省城武汉10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原蕲春县联盟乳业公司就在该村境内,村民依托该公司自1994年起便有养殖奶牛的传统,大多数养殖户均掌握了奶牛养殖技术,该地玉米种植面积广,玉米秸杆资源丰富,原料来源充足。尤其是该企业有伊利集团作后盾,技术力量有充分保障,同时,蕲春县刘河镇千头奶牛牧场承担单位为蕲春县刘河镇石马山村,该村现有1257人,8个村民小组。该牧场自2006年10月开始筹建,是刘河镇石马山村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与伊利集团联合筹建,投入资金2000万元。主要经营奶牛养殖等畜牧产业、饲料加工。企业符合国家行业、产业政策。企业注册地址位于蕲春县刘河镇石马山村,该镇地处蕲春中部,石马山村正处于刘河镇南端,距县城仅12公里、京九铁路蕲春站13公里、沪蓉高速公路25公里、长江黄金水道32公里,距省城武汉10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原蕲春县联盟乳业公司就在该村境内,村民依托该公司自1994年起便有养殖奶牛的传统,大多数养殖户均掌握了奶牛养殖技术,该地玉米种植面积广,玉米秸杆资源丰富,原料来源充足。尤其是该企业有伊利集团作后盾,技术力量有充分保障,同时,企业作为该镇重点项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镇村两级的关心扶持,在税费征收、占地征用、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企业作为该镇重点项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镇村两级的关心扶持,在税费征收、占地征用、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 项目主要科普示范辐射作用: (1)吸收散养农户到小区养牛,可以使奶牛养殖实现市场连基地、基地连农户农业产业链,可带动一方百姓快速致富。此外本项目还将与湖北农科院合作完成良种奶牛基地建设,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提高奶牛品质,带动和促进全县的奶牛养殖业;使本项目建成一个特色主导产业的示范项目,并成为全县乃至全市知名的奶牛培育、奶牛养殖基地。 (2)小区建成后,安排劳动力300人,解决部分人员的就业。同时,通过这些人员的再带动,还可扩大奶牛养殖范围,在较短时间内最大限度的增加养殖数量。 (3)100头奶牛每年消化玉米秸杆5000多亩,极大地缓解因为秸杆焚烧带来的环保压力,减少污染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非常符合当前国家减排节能的产业政策。 (4)饲养上千头奶牛,需要收购数百万公斤玉米秸杆,可为周围10余个村庄的村民带来近百万元的经济收益。 (5)项目对养殖场排泄的牛粪,利用沼气技术生产新型洁净能源,通过对养殖场粪污治理,可减少奶牛发病率,增加出栏和产奶量,提高产奶质量。沼气工程还可进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生产有机肥料、沼液。在充分利用沼气资源的同时为公司增加多方面的经济效益。尝试用玉米秸杆―奶牛―牛粪―沼气―村民利用的模式进行农村循环经济探索,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 预期效果: 1、市场调查与分析 行业总体情况:2006年全国奶牛存栏1363.1万头,比1998年增长了2.2倍,年均递增15.6%;奶类总产量3366.3万吨,其中牛奶产量3245.0万吨,分别比1998年增长了351.6%和389.5%。年均递增均超过20%。2006 年,我国人均牛奶占有量24.7千克,比1998 年增3.7倍。与此同时,奶制品加工企业快速发展。1998年至2006年,我国奶制品工业产值由122.9亿元增加到1074.2亿元,年均递增达到29%。涌现出伊利、蒙牛、三鹿、光明、三元等一批全国知名的企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企业的快速扩张也带动了农民增收。近年来,在政府补贴、企业返利等行动的促进下,包括饲养小区、规模牧场等规模化养殖基地在全国各地不断发展。从近几年全国的统计数据看,我国100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户)发展较快,2002年至2006年间增长了73.69%。但与此同时,农户散养的奶牛仍然占较大比例。作为关乎每个人健康的奶制品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的必需品。 “奶制品”市场越来越趋于完善,黄冈市是一个800万人口的大市,按城镇平均水平每人每年24.5公斤奶制品计算,仅黄冈市就需要19.6万吨,而实际上按有关部门的统计资料说明,黄冈市每年牛奶产量不足6万吨,还有很大缺口,虽然“奶牛”养殖业不断发展,但远远满足不了“奶制品”消费市场需求。可以说“奶制品”市场需求缺口大,“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潜力大。而我国人口13亿多,其市场潜力不可估量,现在世界上著名的奶制品企业目光纷纷投向中国市场,当前众多国外奶制品企业已进入我国市场。 现今黄冈的蒙牛乳业、伊利乳业、光明乳业分公司等国内大中型企业纷纷争夺“奶源”市场,这无疑对我们发展“奶牛”养殖业是一个天赐良机,因此发展奶牛养殖,生产绿色牛奶市场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 2、奶牛养殖方案和建设规模 (1)养殖奶牛方案:结合石马山及周边丰富的秸杆资源为奶牛养殖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饲料保障,准备计划养殖存栏1200头。 (2)建设规模:设计存栏能力1200头良种奶牛,其中产奶乳牛1000头;项目建设用地100亩。 (3)建设内容:建设现代化的牛舍、牛运动场、挤奶厅及相关配套设施等,购置管理式挤奶机、制冷式储罐等设备120台(套)。 3、预期目标 生产符合国家鲜奶标准的原奶5000吨/年。 4、预期效果 (1)发展奶牛养殖,对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牛奶的商品化、养殖现代化生产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2)奶牛养殖的示范带动,可使奶牛养殖、挤奶、贮运、销售和相关行业有机结合,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使奶牛养殖由零散户养殖向专业化、规模化发展。 (3)通过奶牛品种改良培育形成良种种群,发展健康、产奶量大、奶质高的优良奶牛,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 (4)项目完成后,首先可带动周边村农户将作物秸杆等转化为奶牛青贮饲料,减少秸杆焚烧带来的污染,促进文明生态村建设。 (5)奶牛养殖需要大量收购农作物秸杆作为青贮饲料,可显著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与非项目区相比,年可增加人均收入500元以上。 该项目的实施,推动良种奶牛的培育和推广,提高奶牛质量,促进全体人民健康水平,增收农民收入,保护环境和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村官: 运营方式:合作制 项目辐射地区:8个村 1个乡(镇) 1个县(市、区) 1省 聘请省级专家:0(人) 聘请本地专家和技术人员:0(人) 项目可行性报告 该项目符合国家农业发展规划和有关国家政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奶牛养殖从良种培育到鲜奶生产,对于推广应用高科技,发展高效状殖业,降低农作物秸杆焚烧对环境的污染改变农业经济结构,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奶牛养殖业所生产的健康牛奶是提高人民身体健康的必需营养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断提高,需求量大幅度增长,市场潜力及发展前景广阔。 该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项目建成后销售收入1300万元,年产利润500万元,项目投资回收期5年。 综上所述,本项目发展前景广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项目可行。 项目实施村科普工作基础条件: 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科普活动站(室)(平方米): 0 0 0 科普宣传栏(平方米): 0 0 0 科普宣传栏可展示面积(平方米): 0 0 0 科普宣传栏内容更换次数(次): 0 0 0 科普宣传员(人): 0 0 0 科普图书(种): 0 0 0 科普图书(册): 0 0 0 电脑(台): 0 0 0 项目预算经费(请列出支出科目、金额、用途),经费预算合计:813 万元,其中: 1、燃料动力费:20万元 2、工资及福利:54万元 3、折旧费:3万元 4、大修理费:2万元 5、管理费:20万元 6、饲料费:650万元 7、防疫及其它费用:5万元 8、营销费:13万元 9、科技推广费用:10万元 10、利息支出:36万元 经费来源: 申请省科协、省财政专项经费: 10 万元 地方财政配套经费: 140 万元 自有经费: 1750 万元 其中,国家其他拨款: 500 万元 单位自筹: 700 万元 其 他: 550 万元 |